汽车圈

汽车圈

专家说法:汽车安全究竟安全否?

时间:2012-12-28 12:18来源:未知 作者:国歌 点击:
有关安全技术的那些误区,让专家为您解读。

 

问题1:车越重越安全么?
解答:在公务车市场,这样一种说法被广为流传,那就是越重的车就越安全。然而,从C-NCAP安全碰撞测试结果来看,日系车比美系德系车要轻很多,但碰撞成绩并不差,甚至好几款日系车型都名列前茅。
其实车辆的安全性其实主要取决于车身设计的结构充分优化,轻量化车型也可以设计得非常安全。即使汽车上使用很轻的材料,如果采取高强度的加工工艺,也能达到很轻但弹性非常之好的效果。另外汽车设计师考虑安全问题时,不只是仅仅考虑驾乘人员的安全,还要考虑行人的安全。如果发生汽车与行人碰撞,车太重,刚性太大,容易把人撞死。
汽车轻量化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发改委要求2010年与2003年相比,中国国内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必须减少15%,要完成这个指标,没有轻量化不行。赵航还指出,轻量化的车在制动时惯性会更小,安全性也更高。而车辆的安全性不是主要由钢板的薄厚来决定的,车身设计的钢架结构、受力程度也都是决定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问题2:发生交通事故碰撞时,气囊应该都会打开?
解答: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以一起事故为例:曾有一凯迪拉克车主驾车在江西昌樟高速公路上与一辆大货车发生追尾事故,当时车上配备的安全气囊没有弹出。厂家表示,事故中该车追尾大货车造成车辆右前侧受损,车辆正面以及保险杠位置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形,该类型的碰撞不足以触发安全气囊的展开。
在安全气囊的设计中,传感器只有在满足了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引爆气囊,撞击必须是发生在正前方,但是如果遇到侧撞或追尾,司机位置的安全气囊则不会打开。当然,如何改善气囊的打开条件也是时下很多厂家解决的技术难题。
 
问题3安全气囊越多越好么?
解答:在这一点上产生错误认识的人绝不在少数,甚至有些人认为有了安全气囊就不用系安全带了。其实安全气囊的数量并不能决定车辆安全性的标准,因为气囊的弹出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果车速过快时发生碰撞,而气囊弹出的速度不及碰撞产生结果的速度,驾驶员就会很危险,从这一点上看安全气囊的数量多与少都无关紧要了;另外气囊的弹出需要速度、力度以及角度等各方面的条件,且气囊只是在事故发生时起到辅助保护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低速、轻微事故中保险带以及车身的刚性远比气囊数量上更有作用。
 
问题4安全带系得越紧越安全么?
解答:并不如此,在以往,很多拉紧的安全带在事故中对乘员的约束力过大,会对人的胸口或者肩膀造成伤害。目前不少安全带配置了一种限力装置。当作用在织带上的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安全带的一个扭力杆装置通过自己的变形来吸收部分能量,从而避免作用在乘员身体
 
问题6:有了ABS,就不会发生侧滑?
解答:这是明显夸大了ABS的作用。譬如在车速过高和转弯过急的情况下,若车辆制动得过急过猛,汽车仍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侧滑,这是ABS所不能控制的。因此,驾驶员不能完全依赖ABS,必须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谨慎来实现安全驾驶。
 
问题7:ESP与VCA、DSG是不一样的?
解答:其实,ESP、VCA、DSG都是电子稳定装置。有些厂家将其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另外命名,如为DSC系统,本田雅阁为VSA系统、丰田、雷克萨斯称其为DSTC。这些系统的原理和作用基本相同,只不过制造商的叫法不同而已。
 
问题8:汽车的价格越贵越安全么?
解答:通常来讲,价格越贵的的车配置自然就越高,那么针对安全性能方面所下的功夫也就越多,这个是包括政府用户在内的许多消费者的普遍共识。
然而,价格昂贵的汽车未必具有相对良好的安全性,价格低廉的车型也未必安全性不好,同等价位不同车型的安全性也千差万别。现实生活当中,也出现过不少高低档价位车型的安全性对比鲜明的例子,有些价格昂贵的车型在碰撞后简直惨不忍睹,而有些价位低廉的车型在发生意外后却保护了乘客的安全。因此,价格并不是界定车辆安全的惟一标尺。
 
问题9:汽车外钢板越厚越安全么?
解答:正面汽车碰撞安全的主要的承载件是前纵梁与保险杠等等,所承担的主要功能是吸收碰撞能量,它们的结构、厚薄以及强度三者互相作用决定了吸能的大小,如果钢材较薄,但强度很高,结构合理,同样能在碰撞中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除此以外,A柱和B柱的强度在碰撞安全中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汽车的薄厚、强弱与碰撞安全应该没有太多的关系。
 
问题10:有了气囊是不是可以不要安全带?
解答:这是普通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一个最大误区,安全气囊的使用必须要和安全带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一辆只配备安全气囊,没有安全带的汽车,在 发生正面碰撞的时候,比一辆没有气囊也没有安全带的汽车更危险,因为安全气囊在弹出瞬间的爆发力,会给没有安全带约束的人体造成更大的冲击伤害。
(责任编辑:国歌)
分享按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按钮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