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

汽车圈

年度最受关注企业:奇瑞汽车

时间:2012-12-24 13:30来源:未知 作者:张嫣 点击:
如果说今年哪个车企最受关注,奇瑞似乎会是最多的答案。无论是被热炒的可能IPO,或是让人雾里看花的斯巴鲁合作,还是大动作断臂回归单一品牌,再或是众人瞩目的捷豹路虎合资,作为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奇瑞在2012年获得了众人的关注。 关注一:联姻豪车 11月

如果说今年哪个车企最受关注,“奇瑞”似乎会是最多的答案。无论是被热炒的“可能IPO”,或是让人雾里看花的斯巴鲁合作,还是大动作“断臂回归单一品牌”,再或是众人瞩目的捷豹路虎合资,作为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奇瑞在2012年获得了众人的关注。
 
关注一:联姻豪车
11月初时,关于奇瑞汽车与捷豹路虎合资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核准了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合资项目。奇瑞苦盼的合资项目,至此终于修成正果。
项目建设地点为江苏省常熟市,建设规模为年产13万辆乘用车和配套13万台发动机,产品包括:路虎运动型乘用车(SUV)、奇瑞轿车、捷豹轿车;奇瑞2.0L/1.6L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捷豹3.0L增压发动机。
仪式上,奇瑞汽车和捷豹路虎共同宣布,双方的合资申请已经正式完成了国家的相关审批手续。合资公司总投资额为109亿元人民币,合资双方股比为50:50。除了整车生产基地外,合资公司还将建设联合研发中心、发动机生产基地,同时还将销售自产的捷豹、路虎产品以及推出全新的、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合资自主品牌。项目预计于2014年建成投产。
对于捷豹路虎而言,通过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跳入中国市场的深层区域,已经“时不我待”。而对于奇瑞而言,寻到捷豹路虎这样的豪华车合作品牌,自是改造自身盈利的良好突破点。
虽然“赚钱”是双方共同的目的,但与此同时,捷豹路虎并非是盲目地选择了奇瑞。从合资内容中,合资的项目中着重强调了发动机、变速器以及合资自主的品牌。这个是它相对于以往的合资企业中最大的不同,一开始就将核心技术放入了合作的项目中。
在双方合作之后,将共享发动机技术,于捷豹路虎而言,其在卖给印度塔塔公司之后,发动机仍然需要依靠福特供应,而因此受制于人。捷豹路虎迫切地希望,可以借合作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在共享平台中,1.6L和2.0L发动机是奇瑞贡献的,3.0L大排量的发动机是捷豹贡献的——这改变了以往合资项目中只有外方提供产品及技术的惯例,也使奇瑞合资项目颇具历史性意义。
有人质疑:奇瑞的发动机是否靠谱。但实际上,大众对奇瑞品牌的形象与研发实力确实存在低估。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把奇瑞2.0L发动机和路虎用的福特2.0L发动机的参数进行了对比,其某些参数还优于福特,未来改动空间也比福特发动机要大。
得益于捷豹XJ、XF轿车及路虎揽胜极光的强大市场需求,捷豹路虎中国2011年销量增长超过60%。2012年前9个月,捷豹路虎中国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华销量同比增长81%。此番合资,奇瑞或将寻找到又一“金库”。
 
关注二:忍痛断臂
经历了漫长的摸索与自我调整,奇瑞回归再度单一品牌。
在奇瑞的一次见面会上,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表示,两年前奇瑞力推的由四大品牌构筑的“多品牌战略”设想已经成为了过去,“自主品牌的出路是要建立品牌,品牌的基础是产品,只有一个好性能产品的积累才能变成一个品牌。”——这或许可以看做是一种沉淀,在经历了信心勃勃却十分浮躁的盲目扩张与冲刺之后。
在未来,奇瑞股份有限公司将只保留奇瑞品牌,瑞麒、威麟两个品牌将逐步停用;微面、皮卡等商用车所属的开瑞品牌业务,将和奇瑞造船等非汽车业务一起划进奇瑞控股。根据最新的品牌发展战略,奇瑞将收缩现有多品牌架构。调整后,奇瑞作为乘用车品牌将会得到保留,开瑞品牌则注重于微客领域。
2009年,奇瑞推出了多品牌体系,由原来的奇瑞单一品牌扩张为奇瑞、开瑞、瑞麒、威麟四大品牌,其中后两者为奇瑞的高端品牌。但是,“多品牌战略”并未给奇瑞带来理想的效果。品牌认知度、美誉度较差,一直掣肘自主品牌的发展,奇瑞也不例外。由于瑞麒和威麟两大品牌的新产品在投放市场后销售乏力,负责销售瑞麒和威麟品牌产品的麒麟公司被迫解散,瑞麒和威麟品牌重新划归奇瑞销售总公司名下。
彼时,奇瑞建立了A00、A0、A、B、SUV五大乘用车产品平台,上市产品包括13大系列26款车型。而其产品线长度位居国内市场汽车生产企业之首,“僧多粥少”,有限的人力与物力资源难以充分满足26款产品的所需,这也直接导致每种产品的研发投入和推广费用都不高。
奇瑞聘请的咨询公司罗兰贝格为其做的报告显示,过去的多品牌策略不仅没有帮助奇瑞汽车提升品牌形象,反而因巨大的品牌费用投入拖累了企业的发展。过去为追求项目速度,也使得奇瑞汽车的产品开发脱离了市场。
而今年以来,再加上政策等发面的诸多不利消息影响,奇瑞汽车业绩一直不佳,销量一直游走在国内汽车企业前十名的边缘。今年上半年,奇瑞汽车销售目标完成率仅为37.9%。奇瑞披露的数据显示,奇瑞第一季度净利润亏损9782万元。
在此情况之下,缩减规模并整合资源,放弃“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已经成为了唯一途径。当初金融危机之时,老牌汽车公司福特也曾“断臂求生”,忍痛卖出沃尔沃、路虎、捷豹、马自达等品牌之后,集中资源,以“一个福特”策略渡过了难关。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以往的自主品牌们缺乏的似乎正是一种“大智慧”。自主品牌的心情可以理解——在强手如云的汽车市场中挤出自己的生存空间是如此艰难,以至于刚刚立稳脚跟,便有些“飘飘然”。急着“向上突破”,急着扩张,急着新项目上马,唯独忘记了“耐心”与“踏实”。
在品牌整合之后,奇瑞将有更多的时间来深耕品牌,也能将更多的资源投入研发领域。奇瑞的“断臂”,是为重生。
 
关注三:IPO迷雾
曾有消息称:奇瑞从今年开始将加快上市进程,并力争使合资项目落地与整体上市计划同步推进,以期IPO时能在资本市场催生协同效应。
为了筹备上市,虽然早在8年前奇瑞就启动股改,奇瑞股份也在2008年正式挂牌,但受制于资本市场的震荡以及奇瑞自身的战略调整等多重因素,时至今日奇瑞整体上市仍差临门一脚。
实际上,奇瑞整体上市历程也可谓一波三折。2004年奇瑞汽车实行股份制改革,自此奇瑞上市引发媒体和机构强烈关注。2008年7月,奇瑞从“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此举一度被认为是公司的完成股份改制工作,谋划整体上市的重要一步。随后,各大投资机构相继进场。
不过,2008年下半年,当奇瑞如约向中国证监会提交IPO申请时,却恰逢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彼时考虑到资本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证监会已经暂停受理公司IPO申请。
随后奇瑞进入战略转型期,此后奇瑞整体上市计划再无实质性推进。2010年4月,在奇瑞200万辆新车下线仪式上,奇瑞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重申,由于目前股市不理想,且资金压力小,奇瑞目前没有启动IPO的计划。同年9月,尹同跃再次对媒体表示奇瑞将暂缓IPO。
2012年,奇瑞虽然未启动IPO,但是2013年是否会启动,仍被诸多媒体及业内人士关注。
 
 
关注三:最满意的自主品牌销售
由权威汽车评级机构J.D.Power亚太公司提供的2012年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研究(SSI)简报显示,奇瑞汽车的销售满意度指数(SSI)以841的高分超过众多合资品牌,勇夺自主品牌冠军;而在其公布的服务满意度指数(CSI)中,奇瑞也以854分的历史最好成绩名列自主品牌前茅,无疑奇瑞成为了2012年J.D.Power服务及销售满意度两项调研最大赢家。
近年来,奇瑞始终以国际化标准,推进销售服务和售后服务的整个体系,使其服务水平全面达到甚至超越众多主流合资及国际品牌。在整体近60个品牌的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研究(SSI)调研中,只有奇瑞作为唯一的自主品牌进入了前20名,排名甚至高于通用雪弗兰、别克等国际品牌就是最好的佐证。
作为国际权威的市场资讯公司,J.D. Power主要就顾客满意度、产品质量和消费行为等进行独立、公正的研究。汽车销售满意度是衡量中国消费者在新车购买过程中的满意程度,其所有调研数据都来自消费者的直接反馈,因此,该调研结果对于消费者的汽车消费选择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而本次J.D. Power调研结果的发布也是对奇瑞销售服务和售后服务水平的一种国际认可。
在硬件投入上,奇瑞已在全国建立了600余家4S形象店,和近1000家二级直营店,实现了各级市场的有效覆盖。同时,每年奇瑞斥巨资用于对经销店、维修店的建立与改造、客户休息室设备完善等一系列措施。
在管理投入上,奇瑞每年都会通过以赛代训等多种的独特管理方式,对销售顾问进行基础技能的培训及普及,强化规范统一的“八步”标准销售流程、24小时奇瑞客户热线等日常销售服务工作。在售后服务方面,奇瑞推行“快•乐体验”服务品牌已有6年的时间,试图推进终端服务水平的国际化,令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得以不断提升。
 
点评:在2012年,大事不断的奇瑞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自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至今,奇瑞汽车刚刚完成了“小升初”。一个13岁的“孩子”,在2012年,以回归单一品牌,联手国外豪车品牌,以及高满意度,开始了它发展的新里程。
(责任编辑:国歌)
分享按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按钮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