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
  • 新闻焦点
  • 消费报告
  • 维权通道
  • 有事郝说
  • 315消费论坛
  • 关于我们
  • 向文波:三一主要国际战场在发展中国家
    时间:2013-02-17 11:39  来源:第一商用车网  作者:

     

    三一重工(下称“三一”)一夜之间成了一家有争议的企业,甚至在一年前,这家头戴“中国首富”的民营企业还和华为、海尔这些被称为“中国之光”的公司一样接受着公众的仰望,任何对它的质疑都会被归类于商业逻辑上的无知。

     

    连三一总裁向文波自己都没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同样的事情却有了截然相反的解读。他颇为得意的内部培训机制却直接引发了裁员一说,三一瞬间成了“血汗工厂”;而不管是“狼性”也好,“铁血”也罢,今年频频爆出的和中联重科的各种商业恩怨,已经足以让媒体给三一扣上“践踏商业规则”的帽子。“实干”和“低调”如今之于三一,已经不再是好的标签,至少在这个节点上。

     

     

    三一总裁向文波
    三一总裁向文波

     

     

    我们亟需重新审视像三一这样的企业。得益于中国近十年来特有的发展模式,三一非常“野蛮”且聪明地让自己达到了这样一个量级。你有一切理由去质疑这种高速度成长下所存在的隐患,但不可否认的是,三一的确契合了这段经济发展周期里所有必备的商业要素。即便有些可能不那么高雅,但商业本就应该是这样的现实。

     

    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三一有着成人般的躯体,却没有同样等级的心智。尤其是面临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当口,三一又有着很强的意愿把中国市场的奇迹复制到全世界去,在这么一个看上去不那么熟悉的商业规则下,三一所隐含的问题势必一个个暴露出来,也许不足以致命,但谁都明白水滴石穿的道理。

     

    而在三一内部,不同等级的管理者都开始有意识地去反思走过的这条路,而且越来越敢于直面内部的问题,这是非常明显的变化。如果说三一此前的神秘感来自于这个“封闭的王国”,创始人的个人意志几乎凌驾于所谓的管理价值,那么从现在起,三一需要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组织,让管理和技术成为真正的驱动力。

     

    三一依然是最有机会在全球的商业世界里发出中国声音的企业之一,但同时也有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如何去适应一个相对缓慢的节奏。如果很难用发展速度去抵消一切矛盾时,那么三一同样将面临着一次结构调整,如同当下的中国经济。

     

    从这个角度讲,三一现在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合理且必要的,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记者:制造行业的情况并不好,它看上去正在趋于一个微利时代。

     

    向文波:这是错误的。中国经济现在的确处于一个很关键的调控期,但千万不要把这种短暂的情况看成是中国经济的未来。你看卡特彼勒(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厂家之一)已经存在一百年了,它还一直在高速增长,它同样经历过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这不是世界末日,你看中国挖掘机市场去年是10万多台的销量,占全球的1/3,上哪儿去找这么一个市场?只是说相对最高峰期回落了。

     

    记者: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快速增长本身对于企业就是非常大的危机,尤其对于三一这种量级的公司,你如何看待三一之前的发展路径?

     

    向文波:其实三一重工高速发展了16年,我们在民营企业做到世界第六,过去10年的平均增长都是超过50%,这是一个概念。但这样的速度我们已经持续了16年,我认为我们还是可以承受的。过高的速度,你讲得很对,确实存在风险。员工的素质问题、管理的基础组织机构的急剧变化所带来的组织紊乱,这都是要面临的挑战,过快的增长确实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那么有利。

     

    这是要防止的,但是这个防止的办法有很多。一个(方法)是通过更多的劳动和付出,来弥补速度带来的一些问题。本来只需要干一天,现在变成干两天,你看我没日没夜地在干,早晨7点就要起来开早会。当然如果增速只是保持 20%到30%,那么我们可能更休闲一些。

     

     

    首页12下一页尾页
    汽车圈大事小事天下事,有事郝说!
    最新资讯
    热门排行
    电话:010-66668888
    邮箱:haoqingfeng10#126.com (将#改为@)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冠城名敦道7号楼1804室
    Copyright © 2002-2011 汽车圈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5087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