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NA是延续还是蜕变并不是一句玩笑,困惑是常有的。当我们有了个性时,会质疑改变;当我们延续时,又会害怕一成不变。事情往往并不一定像表面上显示的那样。在内饰上,采用了全新的功能和技术,包括驾驶辅助系统以及创新的人机交互技术,针对不同特征的车型,采用不同风格的人机交互界面。风格上会有明显的差异。以及Active Info Display(可自定义式全液晶仪表)和触摸屏等技术等。都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产生深远影响。Arteon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低调中逐步飞跃。外形的刷新也同时提高了辨识度。按照首席设计师Klaus Bischoff的话说:"大众汽车品牌希望在共性的基础之上去追求个性,但是在追求个性的时候也要确保产品具有高辨识度。" ![]()
首席设计师Klaus Bischoff
个性与共性总是不停地纠缠,关键在于一个度.同理,对于概念车到量产车这一过程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设计师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独立设计,是否能经得起"大众"的考验?生产与市场又是否会为工程师逻辑买单呢?就比如Sedric采用了全自动驾驶概念,有不需要方向盘的前瞻性创新,用户是否能接受? 概念车本就是用来演绎设计愿景,展示自身平台技术的无限可能。概念车到量产就是一个令梦想具象的过程。 到了量产环节时,自然会观察它的可生产性和性价比,以及终端市场上的消费者接受度。 比如,虽然Arteon采用触屏的设计,表现了大众汽车对于触屏的看好。但是业界对于触屏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一直在进行着讨论。所以出于实际考量,便有了触屏与实体按键有机的技术结合的想法。 ![]() 从大的角度来说,进入中国市场时,在设计方面都会充分地听取了中国消费者包括中国设计师的偏好。以Teramont为例,在Teramont亮相之前,大众汽车大量听取了中国消费者在设计上的需求。并与长春和上海的中国设计师团队密集合作.在狼堡,还设立了“中国设计日”,使狼堡的设计团队能够听取中国设计师以及中国消费者的心声。大众必将在个性与共性的权衡中做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当然,如果在中国市场试水成功以后,Arteon车型会不会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如果国产,又会放在哪里呢?概念车投石问路,许多问题都需要时间来寻找答案,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相信大众各个团队互相的配合,必将确保Arteon概念最终能够得以实现,并且得到市场的认可。相信梦想必将照进现实。 (责任编辑:李冬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