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

汽车圈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四川新能源汽车驶上“快车道”

时间:2014-09-12 09:20来源:金融投资报 作者:金融投资报 点击:
省政府要求抓住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难得机遇,研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积极抢占市场先机。

“四川新能源汽车已经具备量产条件,计划将在2015年建成年产5000辆的纯电动客车生产线,2016年时量产各类型纯电动汽车3万辆。”四川省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引起了四川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汽)新能源汽车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曹国栋的高度关注,“这是川汽生产的‘野马C31’纯电动轿车,今年内就将有200辆新能源汽车正式投放成都市场。”

而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相关各方后也获悉,高度关注这一《方案》的并非个别人士,而关注的重点则是《方案》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能量,以及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生的影响。

即将迎来“量产时代”

《方案》已将新能源汽车列为了四川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之一。省政府要求抓住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难得机遇,研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积极抢占市场先机。对此,四川汽车产业协会会长岳有仁认为,尽管目前推广新能源汽车还有一定的难度,但节能和环保都要求必须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省政府正是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而作出的决定。

曹国栋说,“野马C31”是一款纯电动轿车,车身重量1.3吨,充满一次电,可跑220至280公里,充电也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如果有急事,快速充电10分钟,就可以跑50公里路程。“充满一次电需要消耗电能40度,按照目前成都商业用电价格计算,分摊到每公里的动力成本也就0.12元。新能源汽车虽然一次性投入大,但长期使用肯定划算。”

“2015年,川汽将在国家级经开区成都龙泉驿区建成5000辆产能的电动客车基地,其中,气电混合的大巴车将首先用于富临集团旗下的运业公司。”曹国栋说,既然有人对消费新能源汽车有点不放心,就用给他们看。事实上,气电混合的大巴车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续航里程将增加到400至500公里;二是电池重量将进一步下降。

据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投资服务局副局长董勇介绍,目前在经开区涉足了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有川汽、沃尔沃、瑞华特等,整个经开区对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年产能为24000辆,涉足新能源汽车配件的企业有联腾动力、卡倍亿等公司。

对产业链的影响看得见

《方案》将给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研发、制造、市场销售及消费各个环节都将带来一定的影响。在研发环节上,成都联腾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史迪新说,新能源汽车重在研发,如果技术问题不过关,产业化就是一句空话。他随后解释说,目前纯电动汽车技术难点在于电池重量太重,对动力消耗过大,充电不方便。“公司与乌克兰专家一起成功研发了双电力系统,以增加行驶里程,目前正在等待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 

(责任编辑:房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