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

汽车圈

北京出租车涨价:高峰期打车人明显减少

时间:2013-07-15 13:00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佚名 点击:

     人物档案
 

      姓名:邓怀涛 年龄:80后
 

      职业:汽修公司业务经理,从业5年
 

      经历:上下班、见客户,每天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打车成为家常便饭
 

     编者按
 

     起步价涨到13元,每公里价格涨到2.3元……自6月10日起,本市出租车调价,管理部门希望以此提高出租车司机的出车积极性,最终缓解打车难。
 

     一个月过去了,调价带来的影响越发明显:打车族感觉高峰期打车容易了,的哥们发现钱袋子鼓了起来。与之相伴的是,高峰期打车人数明显减少,即时电召约车仍无保障。放眼未来,各方观点频出,并汇聚成以下讲述。
 

     邓怀涛是本市某汽修公司的业务经理,打车对他来说可谓家常便饭,而长时间打不到车也让他吃尽了苦头。用他的话说,这叫“人在囧途”。不过,这一切最近有了变化。
 

     自6月10日出租车调价后,他感觉打车容易了许多,就算是在早晚高峰时,也可以少等10分钟。面对时间成本上的节约,邓怀涛似乎并不满足,“现在打车挺贵的,近一点的地方我就开车去。”
 

     新价格
 

     高峰打车容易了 费钱!
 

     “现在出租车涨价了,贵是贵了点,但路况确实好了一些,遇上个急事能快一点了。”邓怀涛说。
 

      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周五,邓怀涛和朋友在簋街吃完晚饭要打车回家,结果他们站在路边苦等了多时也没能打到车,路过的出租车不是车里有人就是拒载不停。
 

      大概过了半个多小时,他们终于在晚上7点左右等来了一辆空车。可是,由于晚高峰尚未退去,整个二环路堵得让人起急,原本20分钟的车程开了一个小时才到。在不堵车的情况下,从东直门打车到西直门,花费差不多是20多元。而这一次,邓怀涛多掏了10元。
 

     出租车调价后,邓怀涛的打车生活有了变化,“车好打了”。同样是晚高峰在簋街打车返家,最近几次他在街边等车的时间大约在20分钟左右,比以往节省了十几分钟。
 

     不过,对于调价,销售出身的邓怀涛仍不忘算经济账:现在打车时间省了,但花费也高了,高峰期从东直门到西直门大概需要40多元,比以前多花了十多块钱。
 

     “涨价缓解了打车难,但短途就不适合打车了,以前十几元能到的地方,现在要20多元,有时真觉得挺贵的。”邓怀涛说。
 

      新设施
 

     打车不去扬招站 麻烦!
 

     提起北京街头出现的黄蓝相见的出租车扬招站标志牌,邓怀涛显得有些不以为然,他说:“最近在路边新增加了不少扬招站,不过平时打车也就是在路边招手,即使周边有扬招站,也不会特意到扬招站去打车。”
 

     “除非扬招站里停着出租车,不然的话就嫌麻烦懒得过去。”邓怀涛说,扬招站距离他家不近,大约在百米以外,打车出行的人相对都比较着急,太远了自然不会去。
 

      虽然没有在扬招站打车的经历,但邓怀涛还是给予了这一便民举措的关注,对于问题他也是直言不讳。“经常能看见一些扬招站前停着私家车,出租车位都被占了。”他说,出租车停不进去,扬招站的功能就无法发挥,“听说管理部门也在查,但好像效果并不明显。”
 

     新方法
 

     有急事别用电召 没谱!
 

     说到电召,邓怀涛的脸上掠过一丝无奈,他清楚地记得“有一次被电召害惨了”。
 

     5月30日下午4点,邓怀涛正在见客户,突然公司来电通知有急事,需要他最迟在一个小时后赶回。
 

     邓怀涛心想,客户这边的事情没谈完,马上走不了,而从此地打车过去不过20分钟车程,不妨用一次电召。想到此,他立即拨打了96106电召号码,接线员表示将尽快调派。
 

     挂断电话后,邓怀涛又继续跟客户谈了起来。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邓怀涛纳闷:为何没有出租车跟我联系?
 

     眼看只剩下半个小时,邓怀涛的手机收到了一条短信,他以为又是公司的通知,不料打开一看竟然是“订单无车应召”。邓怀涛坐不住了,匆匆辞别客户后一路小跑到了附近的地铁站,“坐地铁得绕路,出了地铁还得打车”。
 

     结果,当他心急火燎地赶到公司时,还是晚了十几分钟,“差点耽误大事。”经过此番遭遇,邓怀涛总结出一条经验,“有急事儿别用电召”。
 

      一位经常去机场的朋友告诉邓怀涛,使用电召最好提前几个小时甚至一天打电话。
 

      建议
 

     缓解出行压力 应当鼓励合乘
 

     出租车涨价了,如今高峰期打车难虽有缓解但仍有困难,在邓怀涛看来,合乘不失为一种缓解出行压力的好办法,但实行起来似乎很难。
 

     邓怀涛认为,合乘方式没能得到较好的推广,主要是因为很多乘客会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不太愿意跟陌生人一同乘车。
 

    “这种原因可以理解,但有关部门是否可以呼吁一下,鼓励乘客合乘出租车,这样既环保还能减少打车时间和费用。”邓怀涛说。
 

(责任编辑:王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